東吳大學人權學程

My blogs

About me

Industry Education
Location 台北市, 士林區, Taiwan
Introduction 東吳大學哲學系與政治系,從2001年開始即和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/人權學程共同組成讀書會,定期聚會,研讀人權相關議題的著作。這幾年來,閱讀的焦點包括人權的倫理學、轉型正義與根本惡等議題。而在讀書會的基礎上,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與人權學程也於2005年及2006會分別舉辦了「根本惡與轉型正義—康德、鄂蘭與尼諾」以及「人權與多元價值的對話」兩場學術研討會。 2006年,我們的研讀主題轉為「發展、貧窮與能力理論」。發展的追求與貧窮的消滅一直是國際關懷的重要問題,然而過去數十年來西方國家對發展中國家所提供的大量經濟援助,卻因政治背景、社會結構、經濟型態的重大差異,對發展中國家人民的問題仍無法發揮良好的效果。在這樣的反省下,國際社會對發展的定義逐漸由過去僅追求總體經濟和數字的發展,轉而關心人類本身的發展。這種重大的改變,主要是受到Amartya Sen所提出的「能力理論」(Capability Approach)以及Martha Nussbaum後續所提出的「人類重要能力」(Central Human Capabilities)清單的影響。在晚近這數十年,「能力理論」在學術界與政策制定上變得越來越重要。在國外學界,「能力理論」已成為福利經濟學、發展研究以及政治哲學標準的課程的一部份。同時也常在教育、殘障研究(disability study)、公共衛生、以及性別研究的課程中被引用。「能力理論」對實際政治也產生了影響。除了聯合國每年發表的人類發展報告書外,更有超過500個地區或國家層級的人類發展報告,以「能力理論」作為理論架構來討論區域性、全國的、地方上的發展策略。 基於上述的關懷,上年度的研讀會以Amartya Sen與Martha Nussbaum的著作為主要閱讀對象。接下來這個年度的研讀會則進一步從弱勢族群的角度出發,帶進全球化的脈絡,持續討論發展與貧窮的議題。究竟全球化的趨勢為全球的政治和經濟發展帶來什麼變化?如何評價全球化對人類發展帶來的影響以及對弱勢族群造成衝擊?這都是我們關心的重要議題。